养老金真相揭秘:你不知道的细节和误区

zzhs62da9

时间 2024年5月26日 预览 14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3114814668751360/

原创 2024-05-26 10:08·兰舫

近年来,关于养老金的讨论一直是热点话题。从社保缴满15年“坐等退休”到“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各种说法层出不穷,频频登上热搜。然而,事实真如一些自媒体所言吗?我们将为大家揭开养老金的真相,澄清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关乎每个人生活的重要话题。

爆点:养老金“储备不足”谣言四起,真相究竟如何?

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3年养老金收支情况,数据显示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养老金制度保持平稳运行。然而,一些财经媒体发布的短视频标题却忽略了实际内容,用了“我国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这样的字眼,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传播过程中,自媒体不断放大这个具有引导性的标题,并拼接很多老龄化形势、养老难度大、劳动力不足等信息,试图将“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合理化。

现收现付制:理解我国养老金的运作方式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而不是储备制度。个人缴纳的部分计入个人账户,由所在单位缴纳的部分当年收当年发放。这意味着,单位缴纳的养老金并不是积累起来的储备金,而是用于当年的养老金发放。除了2020年疫情影响外,过去十年基本养老金每年都有结余,根本不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

社会保障基金:一笔未动用的巨大储备

我国在2000年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笔钱二十多年来从未动用过,目前市值已达约3万亿。这并不是养老金的储备金,而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养老金支付压力而设立的战略储备。因此,“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的说法完全没有依据。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国家的应对之道

面对老龄化问题,我国建立了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除了基本养老金外,还鼓励中高收入人群通过增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方式提高养老保障。2004年出台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正式提出企业年金一词,并在2022年启动了个人养老金制度。截至目前,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数已超过6000万。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个人养老金是独立的基金池子,基本养老金是国家举办的,两者不在一个地方,个人养老金完全归个人所有,不会被国家用来弥补基本养老金缺口。

养老金制度的误区与澄清

网络上关于养老金的争议信息非常多,除了“储备不足”的说法外,还有很多其他误解。例如,“变换工作地区之前缴纳的养老保险会清零”、“退保”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发布的66号文,不再允许退保,只存在转保、续保,职工在劳动年龄内都不存在退保的问题。

郑秉文主任指出,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各国普遍鼓励中高收入人群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养老保障。我国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职工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多样化,稳定性更好。

跨省流动就业的养老金领取

对于跨省流动就业的人员,养老金领取地的确定非常重要。根据相关规定,跨省流动就业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如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办理。

失业保险金对养老金的影响

很多人担心领取失业保险金会影响养老金的计算。事实上,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计算与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年限和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与是否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关失业人员如果不想社保断缴,可以以个人身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且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不会停发失业保险待遇。

结语:澄清误解,建立信心

网上关于养老金的错误信息要么是因为对养老金不够了解,要么就是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制造紧张和焦虑,赚取关注和流量。如果是前者,需要补补课;如果是后者,就该各方共同努力及时辟谣,以正视听,维护网络清朗空间,给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

养老金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生活质量,了解真实的养老金制度和政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澄清误解,建立对国家养老金制度的信心,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