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传来7个信号

zz14183

时间 2024年6月20日 预览 5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0A00EW600

2024-06-20 09:00·吴晓波频道·发布于浙江

“普通人关注这次大会,第一步可以期待具体制度,第二步观察政策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6月19日,为期两天的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从届数看,很难想象这个在几年前因为众所周知的“名人发言”才出圈的论坛,已经举办了十五年。
它诞生于“黑天鹅”飞舞的2008年7月。彼时,大洋彼岸一片狼藉,次贷危机还在向纵深处传导;这头也是焦头烂额,作为第一梯队的全国优等生上海,GDP增速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将在17年来首次跌入个位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野心,就是在伦敦、纽约之外,成为世界金融的“第三时区”,这一目标在2008年按下了加速键。
陆家嘴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建设者希望通过设立一个全国性的论坛,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营造新的形象和品牌。
十五年来,它成了搭建在黄浦江畔,向全世界传递和吸收金融新潮音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金融界最高级别的年度盛会之一。
据在大会现场的财经评论家马红漫介绍,陆家嘴论坛由上海市政府、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前身为银监会和保监会)、证监会共同主办,因此每年这几个主办方的负责人都会参会,历史上也曾有分管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参会演讲,多数是以部委级领导为主。
其他参与者则以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金融机构为主,国内和国际嘉宾各占一半,如几大国有银行、标志性股份制银行、全球有影响力的金融及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作为讨论嘉宾。现场听会嘉宾则以各大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
由于论坛上设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政策和意向进行宣讲的环节,因此,不少重磅政策或意图都有机会在陆家嘴“首发”亮相。这些年来,陆家嘴论坛多次扮演“信号传递者”的角色,因而每年都引发高度关注。
今年的会议前就有消息频频吹风,说自央行到证监会,将有重磅政策出台。
正因如此,昨日上午9:00—11:00的时段吸引了最多的镜头和目光。
这两个小时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这三位中国金融监管的“一把手”,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坦白讲,这是三场演讲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有很多艰涩难懂的金融名词,但传递的信息却很重要。
例如,央行行长潘功胜发言共计4700多字,却“令人意外地”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谈到了央行未来在“印钞方式”“降息方式”上的变化。
证监会主席吴清的发言近2600字,在马红漫看来,他的发言切中了整个资本市场最核心的要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发言约3800字,这也是去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刚成立以来,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首次出现在陆家嘴论坛。
市场和现场观众更关注的是吴清主席和潘功盛行长的演讲。
吴清主席于今年2月上任后面临资本市场压力和挑战,观众与市场希望能读到他维护市场稳定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5月社会融资总额、M2同比增速低于市场预期,M1增速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等,因此,市场也期望潘功胜行长能对此有所解读。
马红漫认为:“对普通人而言,关注这次大会,第一步可以期待具体制度,第二步观察政策努力的动力和方向,第三步是要研判其何时能转化为对宏观经济指标的优化。”
接下来,我们尝试这些信息中划一些重点,并邀请了智本社社长、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薛清和,金融律师、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的董毅智,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财经评论家、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马红漫,和恒咨询创始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专家徐朝华等相关领域的大头对此发表了一些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货币政策
关键词一:
重新定义M1
潘功胜:我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刘晓博:M1是由流通中现金与企业活期存款构成的,这是当企业增加投资时马上可以用的钱。至于定期存款,则需要先转为活期存款才能投资,所以不包含在内。M1的重要变量,是企业的活期存款。
当企业准备扩大投资的时候,会把定期变成活期;反之,当市场不好、企业不愿意投资的时候,就会把活期转为定期,就表现为M1同比增速下降。
潘功胜的意思是:个人活期存款也是随时可以消费、投资的,所以它首先应该计入M1,之前没有,之后将纳入。此外,“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也应该计入M1。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享受定期利息、但随时可以取用的钱,应该纳入。
M1(狭义货币)的同比增速,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财气指标”,它走高,则意味着楼市、股市将上涨;反之,则会持续低迷。
如果M1的统计范围发生变化,它的总量、增长态势也将会有很大变化。这就好比证券交易所修订指数计算方法一样,延迟新股纳入时间,有利于剔除新股高开低走的因素,让大家看到一个“更美好”的指数,有利于大家树立对楼市和股市的信心。
关键词二:
金融总量去除“规模情结”
潘功胜: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