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城市,争夺“邮轮客人”

zzhs7639a

时间 2024年6月2日 预览 27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2A041QH00

2024-06-02 18:30·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于北京

近日,中国邮轮自主品牌爱达邮轮旗下搭载2400余名旅客的“地中海”号邮轮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近800名外籍旅客,免签入境中国,开始了他们的港口之旅。
这一切,得益于最近外籍游客邮轮旅游入境免签的新政策。
国家移民管理局5月15日发布公告,决定在中国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
根据最新规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可从天津、辽宁大连、上海、江苏连云港、浙江温州和舟山、福建厦门、山东青岛、广东广州和深圳、广西北海、海南海口和三亚等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旅游团须随同一邮轮前往下一港,直至本次邮轮出境,在中国境内停留不超过15天,活动范围为沿海省(区、市)和北京市。
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运营的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图/中新图片
这样的政策,让不少行业人士感到振奋,认为整个行业以及相关城市将迎来巨大机遇。但也有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目前国内的邮轮旅游行业,仍然在艰难恢复中,相关城市应增强邮轮入境旅游的吸引力。
恢复中的邮轮游
“疫情对于全国旅游业都有不小冲击,但对邮轮旅游业的冲击更甚。由于行业特性,实际上邮轮旅游业远比其他类型的旅游业恢复得缓慢。”华南某城市邮轮母港资深从业者郑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从去年年初开始,全国各类型的旅游业,处在快速复苏中。
比如,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但这些成绩,与邮轮行业并无关系,因为彼时,全国主要港口的邮轮,还未逐步恢复。
“面对全国其他旅游业态的迅速恢复、增长,当时整个邮轮行业都处于焦虑之中。”郑枫说。
直到2023年9月前后,全国主要的邮轮港口才逐步开始新的业务。
2023年8月18日,搭载旅行团的“蓝梦之星”号邮轮在办结完边检查验手续后,从上海出境前往日本长崎,我国国际邮轮出境团队游开始重启。
2023年9月19日,交通运输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商有关部门,决定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国际邮轮运输的基础上,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
此后,主要邮轮港口,开始逐步恢复。比如,2023年9月27日,东方邮轮“梦想”号以天津为母港,开启天津至韩国济州岛疫情后的首航之旅,这意味着天津邮轮母港正式复航。
由于全面复航时间已经来到9月,2023年全年邮轮旅客运输量为10.7万余人次。这与2019年的数据相去甚远。根据《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邮轮码头出入境旅客近413万人次。
中国是全球邮轮行业的重要市场,2006年第一条母港航线在上海开辟以来,中国迅速发展为亚太第一、全球第二大邮轮旅游客源国。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自2006年市场起步以来,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40%以上,游客约占全球总量的10%。
但疫情以来,国内邮轮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和郑枫一样,最近的政策让不少行业人士看到了曙光。
除了相应的外籍游客免签政策,近期,邮轮行业还出现不少政策性利好。在补给政策方面,最近国家颁布了《国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
新《规定》下,以日韩航线为例,据相关人士预测,船上的免税商品的转运会从日本、韩国转运变为从中国转运,减少了物流成本,促进邮轮上免税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调。在物流成本、仓储成本以及一些退税优惠的影响下,综合成本预计至少可以降低15个百分点。
市场仍待突破
“虽然最近出现不少政策利好,但对行业而言,仍需更多扶持和‘雪中送炭’。比如,如何重新吸引外资邮轮公司在中国市场开通新的航线或在国内邮轮母港停靠,非常重要。”郑枫说。
一直以来,包括中国市场在内,邮轮公司主要来自欧美国家。
皇家加勒比海洋航海家号离开迈阿密港。图/图虫
疫情暴发前,共有包括皇家加勒比、歌诗达、公主、诺唯真、MSC地中海、丽星在内的6家外资邮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然而,目前只有皇家加勒比和MSC地中海两家还在坚守中国市场。
这其中,歌诗达撤离中国以及亚洲市场,一度引发不小的行业震动。
2022年10月,“歌诗达邮轮撤离中国以及亚洲市场”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源自意大利、有着160多年历史的歌诗达邮轮,从2006年起率先进入中国市场,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母港设立常规航线的国际邮轮公司。
航运分析师王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外籍邮轮在中国市场,目前还不能直接向旅客卖票,需要与旅行社合作,采取旅游社“包船”模式。在他看来,让外籍邮轮公司采取直接售票的模式,可能会成为吸引他们重新投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邮轮和邮轮旅游本身是‘舶来品’,我国与欧洲传统的邮轮旅游国家,不论在邮轮数量还是运营方面,都有不小差距。但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邮轮“爱达·魔都”号今年初完成首航。这对我国邮轮行业而言,是从‘0’到‘1’的突破。”王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他看来,逐步组建自有邮轮公司和平台,并不断提升运营水平,成为国内邮轮行业亟待探索的课题。
今年4月20日,长341米、宽37.2米、总吨位超14万吨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进入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2号船坞,这标志着我国邮轮建造批量化设计建造能力基本形成。
2018年,中船集团与全球邮轮行业市占率最高的嘉年华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中船嘉年华公司。2023年6月,其旗下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发布船名“爱达·魔都”号之后,中船嘉年华改名为爱达邮轮。
郑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目前几艘属于国资运营的邮轮,正在计划成立新的国资主导的邮轮运营平台。
在国新办5月22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负责人霍福鹏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邮轮运营管理、装备制造、配套建设、旅游消费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从邮轮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全产业链系统推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在运营管理方面,要对标国际一流邮轮运营公司,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邮轮运营企业。
口岸潜能如何释放?
从游客构成看,我国邮轮旅游的主要模式,目前还是运送国内旅客出境旅游。
“虽然外国人免签政策对行业有一定利好,但鉴于目前外国游客的数量和占比,影响可能并没有外界预想得那样大。”郑枫坦言。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长期以来,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出境旅游人数远高于入境旅游人数的特征。以2019年为例,我国共靠泊了735艘次以中国港口为母港的邮轮,接待母港邮轮旅游者398.6万人次。但是,仅靠泊76艘次以中国港口为访问港的邮轮,接待访问港邮轮旅游者17.9万人次。
以最近运行的邮轮为例,2024年,MSC地中海邮轮将旗下两艘高品质国际邮轮部署到中国市场。在今年3到4月开启的MSC“荣耀”号中国大陆地区首航季期间,MSC“荣耀”号共运行了9个航次,5万名中国游客前往包括济州、福冈、冲绳等日韩热门邮轮目的地,但同时,仅约2000名国际游客因MSC“荣耀”号的运营入境上海。
想要吸引更多入境游客,目前国内的邮轮市场,还面临不少的挑战。
郑枫说,北美以及欧洲环地中海区域邮轮业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在口岸查验和出入境管理方面较为便利。目前我们已采取外国人入境免签政策,但海事方面,不少区域还需要入境船只走临时开放的手续,相当于每来一艘船都要重新规划一次口岸方案。
“此外,简化外籍游客入境手续同样是关键。如果大型邮轮有几千名外籍游客需要同时入境,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入境手续目前看依旧是一项挑战。因为邮轮公司在每个口岸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郑枫说。
邮轮访问港口时,游客可以在靠岸城市旅游观光,并产生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消费。
黄璜说,经过中国旅游研究院邮轮课题组测算,2019年,上海市的母港邮轮旅游者岸上消费为9.85亿元,访问港邮轮旅游者岸上消费为0.28亿元,邮轮船员岸上消费为3.30亿元。与全球总体水平相比,我国的访问港邮轮旅游消费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在他看来,邮轮港口、邮轮航线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由旅游城市吸引力所决定,邮轮旅游发展也必将促进旅游城市发展。
据了解,国外著名邮轮旅游城市均致力于推动邮轮港口与旅游城市一体化发展,从宏观城市规划、微观城市设计、旅游休闲功能、互补旅游产品等方面实现“港城一体化”。
“我国的上海、天津、厦门、广州、深圳、青岛等邮轮港口城市是重要的滨海旅游城市,在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的背景下,应以促进‘港城融合’增强邮轮入境旅游吸引力,实现从‘邮轮码头’到‘邮轮港’再到‘邮轮城’的升级。”黄璜说。
(文中郑枫为化名)
作者:赵越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